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資訊分類
詳情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2日通報,該集團設在北島懷卡托地區的工廠去年5月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檢測出肉毒桿菌。這是恒天然集團一家牧場擠奶車間的資料照片。
從國產奶粉因安全問題引發信任危機,到如今以“百分百純凈”為宣傳口號的新西蘭乳制品也曝出含肉毒桿菌,人們不禁問,乳業到底怎么了?乳業為什么這么脆弱?昨晚,農業部資深乳業分析師、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詳解其中問題。
消費者不要迷信洋奶粉
京華時報:從牧草養殖到奶粉灌裝到底有多少個環節?哪些環節容易出問題?應該注意的是什么?
陳渝:乳品的質量安全在國際上都有共識,整個產業鏈都有“危害分析關鍵點控制技術”,有ISO22000國際標準,還有生產規范等措施進行管理。牧草、奶牛、擠奶、收奶、初加工、半成品、成品……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盡管生產不同奶制品,比如酸奶、液態奶等關注的關鍵點可能不同,但是很多國內大型奶粉企業已經通過了關鍵控制點、ISO22000和GMP的認證,國家對這些環節是有專門的控制辦法的。不能說哪一個環節更重要,每一個環節都是重要的。
京華時報:應該說,目前各方對于乳品的關注已經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為什么還是頻頻出現問題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陳渝:實際上從國內來講,國家加強了對乳品的抽檢。2011年到2012年,有關部門組織對全國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全部品種的產品進行了風險監測,結果顯示國內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問題檢出率為0.77%。2012年進口不合格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檢出率是1.13%。這個數字已經很低了,怎么能說是頻頻出事呢?當然從這次的事件也應該吸取教訓,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監管機構都不要迷信洋奶粉,中國的月亮也是月亮。有關部門在進行原料監管檢測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進口原料的監管,在生產環節,別人犯過的錯誤我們不要再犯。乳品企業要警鐘長鳴,這根弦時刻都要繃緊,國內企業要吸取教訓、引以為戒,這樣國民信心才有可能恢復。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國內鮮牛奶行業的生產現狀
下一個:
國內鮮牛奶行業的生產現狀
上一個:
國內鮮牛奶行業的生產現狀
下一個:
國內鮮牛奶行業的生產現狀